核心原理:半轴齿轮的转动情况取决于行星齿轮公转、自转、传动比三个条件,如果将普通差速器的行星轮外侧同步一个传动比大一些的外行星轮,外行星轮也有与自己啮合的外外半轴齿轮套合在半轴齿轮外侧,内外传动比不同的行星轮同步运动,既公转相同,自转相同,不同的传动比必然导致各自对应半轴齿轮产生不同转速的自转,转速差也自然产生。通过控制棘爪介入阻止外侧转速落后的半轴齿轮反转,必然会强制内侧半轴齿轮成比例正转。半开放式差速器对比差速锁优点都有什么首先看实测对比视频:https://m.toutiao.com/is/JXshsAa/半开放差速器,它能够用机械的方式过滤掉行驶过程中不需要的转速比,只提供一个刚好适应行驶需要的转速比范围。无法逾越的转速比,使得当打滑轮子趋向空转加速而另一侧轮子减速的过程中,达到限定转速差比值后马上被限制住,车子根本没有停滞,在降速到一定值后马上匀速的脱困,在不停滞的状态下一鼓作气驶出打滑路段,运动十分流畅,而且不受转速限制。从原理上来说,半开放式差速器直接规避掉了需要差速锁介入的空转状况,功能属性是及时性的瞬时快动作,而差速锁是滞后性的慢动作。因为转速比在限制的合理范围内与差速器一样自由,使得脱困完成车轮进入良好路面上车轮转速会及时的与路面匹配,这就是继承差速器的好处,而差速锁的退出需要一系列复杂的判定条件。而且半开放式差速器在脱困时车轮转速一直大于等于实际路线,根本不会产生滑移,也不会有反向阻力,不会带来负担的同时还会贡献一点力量,一个驱动轮为主另一个为辅;而差速锁1:1的转速比会导致另一个打滑轮带来滑移阻碍脱困,造成侧滑。1:1的转速比本身就不合理,也因为不合理,所以控制不好,经常松锁过早或松锁过晚,根本无法及时与瞬息万变的路况相匹配。(注意LSD限滑差速器并不能控制转速,是通过给停滞轮缓慢加力来帮助脱困,扭力分配根本无法匹配瞬息万变的路面,与半开放式差速器有着本质区别)在使用寿命上,主流的摩擦片式差速锁,工作原理与离合器一样,但是扭力经过变速箱减速后已经放大很多倍了,控制难度特别大,所以近几年才突破技术实现完全锁死,寿命自然无法长久。而半开放式差速器是通过棘爪限制棘轮的反转来工作的,类似的结构就是自行的链轮盘内部结构,没有摩擦,冲击很小,承受扭力特别大,寿命也自然很长。脱困速度、脱困能力及脱困前后稳定性这三项指标都有了质的提高,纯机械的限制又不需要电脑及电器元件的介入,稳定性得到保障。功能可开启可关闭,开启时不影响正常行驶,因此可在行驶的过程中提前开启甚至一直开启,而不像差速锁必须在严格的条件下才可以开启。从行车逻辑上看,半开放式差速器在遇到打滑路面后体现为整车降档,一鼓作气驶出后升档,符合打滑路况的行驶需要。而差速锁则是在打滑路面车辆停滞后,在只有一个有效驱动轮的情况下直接恢复原档位前进,整车体现为先停滞后启动,不符合行驶需要的。在最易打滑的上坡路段停车再启动,难度及稳定性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