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负责人及其团队具有多年换热器流道设计经验,目前已完成数十种不同类型液冷换热器设计研究。其中部分换热器投入项目使用,经实践证明本团队设计的液冷换热器散热能力极佳,能够对高热流密度热源实现出色的电子芯片/锂离子电池控温效果。
实验室经过拓扑优化,仿生学,遗传算法等方式进行流道设计,可以对高热流密度热源下实现很好的控温效果。(1)基于结构化设计理论的新型换热器结构设计:例如课题组提出的一种新型换热器:采用截断及汇流等通道,增加流道内流体扰动性,从而强化换热器散热效果。如图1所示为传统结构热器,图2为交错双P型微通道换热器结构。经过仿真实验验证,交错通道结构换热器散热效果优于传统结构换热器。
(2)流动工质:基于液态金属设计出短流道换热器。
(3)结合仿生学理念,利用拓扑优化方法,先后设计仿生拓扑换热器,例如仿蜘蛛网拓扑优化设计,仿蜂窝拓扑优化换热器等。图4为仿蜘蛛网结构换热器,图5为仿蜂实结构换热器。
(4)多学科交叉共融,将拓扑优化和锂离子电池一维生热模型相耦合,设计了性能更优的》热器。项日组对电化学进行研究,如图6所示,给出了P2D电化学模型。图7为用于锂离子电池警热的拓扑优化换热器结构。目前已有诸多换热器样品,如图8,图9所示为换热器实物图。
如您想进一步了解本项目的详细信息,可以直接拨打大市场服务部了解详情或者可在下方填写相关资讯信息及您的联系方式,我们会有专家对您的咨询进行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