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
  • 不限
  • 发明专利
  • 实用新型
  • 外观设计
  • 软件著作权
  • 商标
  • 其他
所属领域:
  • 不限
  • 电子信息技术
  • 生物与新医药技术
  • 新材料技术
  • 高技术服务业
  • 资源与环境技术
  • 新能源及节能技术
  • 航空航天技术
  • 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 其他
商业计划书:
  • 不限
已做资产评估:
  • 不限
项目阶段:
  • 不限
  • 研发
  • 小试
  • 中试
  • 规模化生产
技术交易方式:
  • 不限
  • 技术许可
  • 技术转让
  • 技术合作
  • 技术服务
  • 技术投资入股
  • 其他
  • 默认排序
  • 人气
  • 价格
项目持有人: 西安工程大学
意向交易额:3500  万元
1)多模态柔性生理信号采集系统制造技术。织物结构、弹性材料的柔性心电传感器的制备技术,信号转化、传送、存储柔性技术及装置,信号采集系统的集成技术,均已完成原型设计和制造,相关技术稳定性、精确性和可重复性均良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2)数字化人体与监测服装有限元接触力学仿真模型。基于三维人体扫描技术,提取可穿戴生理监测服装的三维结构和曲面特征,构建数字化人体和数字化心电监测服装。建立具有高分析效率和精度的模拟人体模型与心电监测服模型有限元接触力学模型;实现监测服装与人体相互作用时的接触压力分布数字化模拟;实时有效判断生理信号采集的准确性、稳定性,穿着舒适性。该模型是该领域的重大突破,关键技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3)基于用户模型的智能可穿戴心电监测服装原型设计和成型技术。基于目标人群的需求模型,准确捕捉智能可穿戴心电监测服装的市场化痛点,构建智能可穿戴心电监测服装的设计原则,开展原型设计、人体测量、服装制版、服装面料和辅料方案的优化设计、生理信号采集系统与服装的无感化集成、成型技术和工艺,形成监测服装原型。该一体化技术已成熟,并完成原型设计和实施。该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监测心血管功能的可穿戴心电监测服装产品原型由服装工程、设计学、电子信息、材料、计算机学科领域技术融合创新产生,可为心血管亚健康或疾病监测方式带来革命性变革。在线学习投入度的监测服装产品为在线学习效果评测带来突破性进展。目前,智能可穿戴领域处于研究阶段的技术多,研发成熟度低,可应用于成果转化的较少。国外相关技术封锁较严,且人体特征、消费者心理等均有巨大差异,无法直接移植。本项目的关键技术推动我国智能可穿戴产业化形成新的热点,形成产业化规模。
项目持有人: 西安工程大学
意向交易额:50 万元
本项目针对轻质高强三维复杂结构件的重大需求和技术瓶颈,从热固性树脂交联网络可逆降解-交联机理出发,结合新型热固性树脂的绿色无损回收和复合材料结构件的一体化编织成型技术,解决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无法一体化成型、降解回收、再利用的难题。
项目持有人: 西安工程大学
意向交易额:700  万元
预成型体已得到航天航空材料设计单位的广泛认可,应用领域和应用部位正在不断拓展与延伸。目前存在的最大短板是需求和产能存在较大缺口,无法满足我国新时代强军目标的需求。主要原因是现有的高厚编织和多层机织工艺工序繁多,各工序间衔接不紧凑,实现机械化自动化难度很大,主要采用半手工、半机械的生产模式,生产效率较低,质量一致性易波动,无法满足型号大批量和系列化生产需求。缝合工艺是在传统缝纫基础上进行技术研发,最大化的缩短了工艺路径,减少了操作人员,“量体裁衣”精减了原材料,是一项最经济、最易实现自动化和智能化的技术,从石英纤维预成型体平板和异型构件缝合结果比较,相比编织操作人员减少85%以上,生产效率提高50%以上,总制造成本降低60%以上。缝合预成型体推广应用重点要解决如下关键技术:(1)不同纱线的可纺性技术(不耐磨易断裂、不集束易分叉);(2)缝合路径上纱线完整性保持技术;(3)缝合针脚精确定位和自动化“穿针引线”匹配性技术;(4)无人值守状态下轨迹规划软硬件控制技术。
项目持有人: 西安工程大学
意向交易额:50  万元
自2012年以来,通过系统研究棉纺过程的质量控制技术、装置及系统,在棉纺数据处理、过程监测、质量控制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实现了产业化,在国内外较早地研发了数据驱动的棉纺质量智能控制技术,具体技术、产品及服务介绍如下。(1)集成创新了复杂高维棉纺数据的特征提取及知识表达方法围绕整个棉纺生产流程,研发了面向棉纺设备的无线监测装置、控制装置,构架了纺织大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构建了复杂高维棉纺数据的特征提取及知识表达模型。同时,研究了复杂高维棉纺数据之间的因果、相关及自相关关系,提出了面向高维棉纺数据的特征提取、表示与理解方法。通过应用,该方法使纱线的预报精度从86%提高到92%。(2)创新形成了基于Softmax回归的棉纺质量关键因素识别方法依托海量棉纺数据,提出了一种适合棉纺数据挖掘的大数据聚类算法Dk-means,可视化分析了棉纺质量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同时,借助深度学习理论,构建了棉纺环境、设备等识别模型,创新形成了基于Softmax回归的棉纺质量异常波动关键因素识别方法。通过应用,该方法对棉纺质量影响因素的识别率为92%,明显高于Yarnspec系统的83%。(3)率先研发了复杂高维数据下的棉纺质量控制技术及其系统围绕整个棉纺流程,提出了基于质量控制点的棉纺数据知识关联分析方法,构建了数据驱动的棉纺质量控制模型。同时,通过质量控制模型,利用海量棉纺数据对无线监测装置、控制装置进行训练,使其具有自我学习功能,最终形成了一套数据驱动的质量智能控制技术,并研发了相应控制系统。通过应用,该质量控制技术的控制精度达到97.85%,高于Yarnspec系统的96%,而且纱线断裂强度提高了3.40%。(二)未来业务模式介绍以信息物理融合系统为核心,以工业互联网为基础,以市场、设计、工艺、生产等海量数据为平台,以数据的特征信息、规律知识和应用智能挖掘为手段,建立大数据驱动的纺织智能制造平台,如下图所示。这样,通过横向集成实现纺织生产车间及纺织供应链的协同优化;纵向集成实现制造过程的互联化、数据化、知识化和智能化;端到端集成实现企业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管理。
项目持有人: 西安工程大学
意向交易额:35 万元
本项目运用Unity3D引擎,设计构建凤翔泥塑虚拟仿真展示系统。运3DMAX、MAYA软件对凤翔泥塑现实实物数据进行仿真模拟。表现凤翔泥塑真实生产的传统工艺内容,在展示系统中选择不同工具,完成不同的交互操作。仿真展示出真实、逼真的泥塑效果。在以下关键技术中以达到应用需求:(1)实时三维图形生成技术。三维图形的生成技术已经较为成熟,那么关键就是“实时”生成。为保证实时,至少保证图形的刷新频率不低于15帧/秒,最好高于30帧/秒。(2)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虚拟现实的交互能力依赖于立体显示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现有的设备不能满足需要,力学和触觉传感装置的研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虚拟现实设备的跟踪精度和跟踪范围也有待提高。(3)应用系统开发工具。虚拟现实应用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场合和对象,选择适当的应用对象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想要达到这一目的,则需要研究虚拟现实的开发工具。(4)沉浸性。沉浸性是虚拟现实技术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让用户成为并感受到自己是计算机系统所创造环境中的一部分,虚拟现实技术的沉浸性取决于用户的感知系统,当游客感知到虚拟世界中的泥塑艺术创作刺激时。更利于方便学习和了解民间泥塑知识、欣赏民间泥塑作品,激发了观赏者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传统民间泥塑的传承与创新带来新的生命与活力
项目持有人: 西安工程大学
意向交易额:500万元
随着城市化发展,有关数据显示全球气温不断升高,夏季更热,冬季却是更加寒冷,北方城市居民也开始在家里安装空调设备。因此,迫切需要对现有空调系统与设备进行节能改造,不断创新发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新型节能空调设备,采用绿色环保空调方式,提高空调运行维护管理水平等。一方面目前办公大楼增多和居民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空调需求越来越大,电力却是供不应求。另一方面数据中心由于需要全年8760小时运行并保证适当的温湿度,空调能耗占总能耗的40%左右。节能空调系统潜力巨大。季节性蓄冷技术与蒸发冷却技术在实现制冷时,只需要风机和循环水泵即可给室内送入合适的空气,并且可以与热管技术、太阳能技术等相结合,可以实现数据中心超低的PUE,节能空调是未来的必然发展趋势,在数据中心领域大有可为,可以广泛地应用在各个领域。新型的季节性蓄冷与蒸发冷却耦合的空调技术无压缩机、冷却塔等设备,极大程度降低空调系统的用电量,在电费越来越高的局势下,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项目持有人: 西安工程大学
意向交易额:300万元
本项目针对地震激励下砖石古塔结构的主要灾变特点及长期保护要求,同时考虑砖石古塔结构的残损现状,以现场实测信息为基础,采用理论分析、模型试验和计算机模拟等方法,研究我国现存密檐式砖石古塔结构在地震激励下的复合监控系统的工作原理和优化设计方法
项目持有人: 西安工程大学
意向交易额:500万元
本项目采用溶胶-凝胶法,以A12O3多孔陶瓷为支撑体,对SiO2膜进行疏水改性+金属掺杂,制备出了表面无缺陷、性能优良的金属掺杂型疏水性SiO2陶瓷复合膜。本项目研制的陶瓷复合膜既可用于能源、化工等领域的高温气体除尘,也可用于各种含氢气体的分离回收。本项目所研制的金属掺杂疏水性SiO2陶瓷复合膜无论气体渗透速率还是H2选择性都高于国内同类水平;与国外相比,相同条件下,本项目所制复合膜仍然具有更高的气体渗透速率。此种新型金属掺杂型疏水性SiO2陶瓷复合膜具有优良的氢气渗透性和选择性,耐高温、机械强度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项目持有人: 西安工程大学
意向交易额:100 万元
热熔上浆是采用100%的熔融浆料施于经纱表面,不仅上浆效果好,而且上浆中不需要水,省去了煮浆和烘干过程,可减少80%的能源消耗,因此具有能量消耗低、上浆速度快和工艺简单的优势。面对纺织行业成本的降低和环境保护要求的提高,热熔浆料必将逐步成为主流浆料产品,弥补传统浆料的高能耗、低效率等问题,作为一种新型纺织浆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国内开始热熔浆料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最早是由西北纺织工学院(现西安工程大学)张建春等人合成热熔浆料,设计热熔上浆机械开展涤纶热熔上浆工艺研究,由于上浆机械需要自行设计,因此未能取得突破,上浆效果一般。此后,武汉科技学院和东华大学的学者也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但同样成果不突出。随着合成技术及原材料的拓展,本项目合成共聚物类和嵌段共聚物类热熔浆料,并在此基础上优化和改进配方,开发出基于本体聚合的热熔型浆料,采用切向上浆技术,实验结果表明该热熔浆料的粘附力、耐磨性和毛羽减少率方面已达到纺织经纱上浆行业指标标准。由此可见,热熔上浆的关键是寻找合适的热熔性浆料以及与之匹配的上浆技术,这将有益于热熔浆料的推广和应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纺织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本项目采用热熔型浆料作为织物整理剂赋予纤维织物高质量、高效、低能耗的要求。解决热熔浆料的关键技术及共性技术,推动织物热熔整理剂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本项目开展的纤维节能整理技术,具有降低能源消耗的优势,符合低碳经济发展趋势,是一种产品技术含量及产品附加值高、绿色环保的新型材料。已完成试验,合成了符合标准的热熔浆料,设计出与之相匹配的热熔上浆机构,正处于小试生产阶段。
项目持有人: 西安工程大学
意向交易额:500  万元
(1)超细抗氧化导电微粒子:目前已经成功建立了符合产业性能需要的工艺,所生产的银粉和银包铜粉已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细度可达0.5μm,其中银包铜粉的抗氧化温度达到300℃以上,全部为中性粉体,可以应用于任何树脂中,而不发生凝胶等现象,所生产的粉体已经能够满足本项目技术需求;(2)HJT用浆料:目前已经成功建立了符合产业性能需要的工艺,所研发的浆料已在光伏企业中得到应用,并进行了相关测试,包括接触阻抗、结合力、体积电阻率等关键性能指标已经符合产品要求。